國中國(依法治國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如何更好把14億人民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始終需要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國際國內環境越是複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麵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麵”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對全麵依法治國作出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完善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製度,基本形成全麵依法治國總體格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了關於全麵依法治國的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公平正義得到更好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如何掌好權、執好政,如何更好把14億人民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始終需要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國際國內環境越是複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新時代10年,是全麵依法治國思想領航、舉旗定向的10年,是布局謀篇、立柱架梁的10年,是踔厲奮發、成就輝煌的10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誌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國家憲法日的設立,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曆史時期尊崇和維護憲法的決心,更時刻提醒著國家治理的主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捍衛憲法尊嚴,保護憲法所確定的國家根本製度。10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推動督促製定機關修改或廢止存在違憲、違法等問題的規範性文件2萬餘件,國務院備案審查法規規章1.1萬餘件,切實維護了憲法法律權威和國家法治統一。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202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宣言書”。作為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融入進法治體係建設全過程的理念,也彰顯在個人信息保護、公共衛生保障等諸多方麵,迄今現行有效的293件法律,構築起日臻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製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司法體製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製度的每一步努力都尤其寶貴。從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製度,到加快構建係統完備、規範高效的執法司法製約監督體係;從完善法治人才培養體係,到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公平正義的陽光不斷提升著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麵臨的一係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喜迎黨的二十大,站在新征程新起點,我們向著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基本形成,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的目標奮勇前進。
編輯 趙熹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留言